课程 / 计算机 / 计算机网络教程(微课版)——自顶向下方法
计算机网络教程(微课版)——自顶向下方法
目录
介绍
资料
课程目录
-
1
认识计算机网络
- 课时 1 1.1 Internet的产生和中国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可试学
- 课时 2 1.1.1 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 可试学
- 课时 3 1.1.2 中国Internet服务提供商
- 课时 4 1.1.3 跨运营商访问网络带来的问题
- 课时 5 1.1.4 多层级的Internet服务提供商
- 课时 6 1.2 企业局域网的规划和设计
- 课时 7 1.2.1 二层结构局域网
- 课时 8 1.2.2 三层结构局域网
-
2
应用层协议
- 课时 9 2.1 理解应用程序通信使用的协议
- 课时 10 2.1.1 理解协议构成
- 课时 11 2.1.2 互联网常见协议
- 课时 12 2.2 HTTP
- 课时 13 2.2.1 HTTP主要内容
- 课时 14 2.2.2 抓包分析HTTP
- 课时 15 2.2.3 高级防火墙和应用层协议的方法
- 课时 16 2.3 Wireshark抓包工具筛选数据包
- 课时 17 2.3.1 Wireshark显示筛选器
- 课时 18 2.3.2 协议筛选和表达式筛选
- 课时 19 2.3.3 复合过滤表达式
- 课时 20 2.3.4 常见显示过滤需求及其对应表达式
- 课时 21 2.4 FTP
- 课时 22 2.4.1 FTP协议工作细节
- 课时 23 2.4.2 抓包分析FTP工作过程
- 课时 24 2.5 DNS协议
- 课时 25 2.5.1 域名的概念
- 课时 26 2.5.2 域名的结构
- 课时 27 2.5.3 域名解析的过程
- 课时 28 2.5.4 抓包分析DNS协议
- 课时 29 2.6 DHCP
- 课时 30 2.6.1 静态地址和动态地址应用场景
- 课时 31 2.6.2 地址以租约的形式提供给客户端
- 课时 32 2.6.3 DHCP分配地址的过程
- 课时 33 2.6.4 DHCP地址租约更新
- 课时 34 2.6.5 抓包分析DHCP报文
- 课时 35 2.7 SMTP和POP3协议
- 课时 36 2.7.1 SMTP和POP3的功能
- 课时 37 2.7.2 电子邮件发送和接收过程
- 课时 38 2.7.3 抓包分析SMTP和POP3协议
-
3
传输层协议
- 课时 39 3.1 TCP和UDP应用场景
- 课时 40 3.2 TCP的功能和TCP的首部
- 课时 41 3.2.1 TCP功能
- 课时 42 3.2.2 TCP首部
- 课时 43 3.3 TCP的主要内容
- 课时 44 3.3.1 通过TCP流观察TCP工作过程
- 课时 45 3.3.2 建立TCP连接的过程
- 课时 46 3.3.3 可靠传输的实现
- 课时 47 3.3.4 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技术详解
- 课时 48 3.3.5 TCP连接释放
- 课时 49 3.4 TCP的工作过程
- 课时 50 3.4.1 查看计算机建立的TCP连接
- 课时 51 3.4.2 抓包分析TCP可靠传输的实现
- 课时 52 3.5UDP
- 课时 53 3.5.1 UDP的特点
- 课时 54 3.5.2 UDP的首部格式
- 课时 55 3.6 端口和网络安全
- 课时 56 3.6.1 传输层协议和应用层协议之间的关系
- 课时 57 3.6.2 实战:服务器端口冲突造成服务启动失败
- 课时 58 3.6.3 端口和网络安全
- 课时 59 3.6.4 实战:Windows防火墙和TCPIP筛选实现网络安全
-
4
IP地址和子网划分
- 课时 60 本章内容介绍
- 课时 61 4.1 学习IP地址预备知识
- 课时 62 4.1.1 二进制和十进制
- 课时 63 4.1.2 二进制数的规律
- 课时 64 4.2 理解IP地址
- 课时 65 4.2.1 MAC地址和IP地址
- 课时 66 4.2.2 IP地址格式
- 课时 67 4.2.3 子网掩码的作用
- 课时 68 4.3 IP地址分类
- 课时 69 4.3.1 A类地址
- 课时 70 4.3.2 B类地址
- 课时 71 4.3.3 C类地址
- 课时 72 4.3.4 D类地址和E类地址
- 课时 73 4.3.5 保留的IP地址
- 课时 74 4.3.6 实战:本地环回地址
- 课时 75 4.3.7 实战:给本网段发送广播
- 课时 76 4.4 私网地址和公网地址
- 课时 77 4.4.1 公网地址
- 课时 78 4.4.2 私网地址
- 课时 79 4.5 子网划分
- 课时 80 4.5.1 等长子网划分
- 课时 81 4.5.2 类网络子网划分
- 课时 82 4.5.3 A类网络子网划分
- 课时 83 4.5.4 变长子网划分
- 课时 84 4.5.5 点到点网络的子网掩码
- 课时 85 4.5.6 判断IP地址所属的网段
- 课时 86 4.5.7 子网划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
- 课时 87 4.6 超网
- 课时 88 4.6.1 合并网段
- 课时 89 4.6.2 不是任何连续的网段都能合并
- 课时 90 4.6.3 判断两个子网是否能够合并
- 课时 91 4.6.4 合并网段的规律
- 课时 92 4.6.5 判断一个网段是超网还是子网
-
5
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
- 课时 93 5.1 IP路由——网络层的功能
- 课时 94 5.1.1 网络畅通的条件
- 课时 95 5.1.2 静态路由
- 课时 96 5.2 实战:配置静态路由
- 课时 97 5.2.1 配置静态路由
- 课时 98 5.2.2 删除路由
- 课时 99 5.3 路由汇总
- 课时 100 5.3.1 通过路由汇总简化路由表
- 课时 101 5.3.2 路由汇总例外
- 课时 102 5.3.3 无类域间路由
- 课时 103 5.4 默认路由
- 课时 104 5.4.1 全球最大的网段
- 课时 105 5.4.2 使用默认路由作为指向Internet的路由
- 课时 106 5.4.3 让默认路由代替大多数网段的路由
- 课时 107 5.4.4 默认路由和环状网络
- 课时 108 5.4.5 默认路由造成往复转发
- 课时 109 5.4.6 使用默认路由和路由汇总简化路由表
- 课时 110 5.4.7 Windows上的默认路由和网关
- 课时 111 5.4.8 站在全局的高度排除网络故障
- 课时 112 5.4.9 计算机网关也很重要
- 课时 113 5.5 动态路由和RIP
- 课时 114 5.5.1 RIP
- 课时 115 5.5.2 RIP协议工作原理
- 课时 116 5.6 实战:在路由器上配置RIP
- 课时 117 5.6.1 实战:在路由器上配置RIP协议
- 课时 118 5.6.2 查看路由表
- 课时 119 5.6.3 观察RIP协议路由更新活动
- 课时 120 5.6.4 RIP协议排错
-
6
网络层协议
- 课时 121 本章内容介绍
- 课时 122 6.1IP
- 课时 123 6.1.1 抓包查看IP首部
- 课时 124 6.1.2 IP首部格式
- 课时 125 6.1.3 实战:查看协议版本和首部长度
- 课时 126 6.1.4 数据分片详解
- 课时 127 6.1.5 实战:捕获并观察数据包分片
- 课时 128 6.1.6 数据包生存时间(TTL)详解
- 课时 129 6.1.7 实战:指定ping命令发送数据包的TTL值
- 课时 130 6.2 ICMP
- 课时 131 6.2.1 抓包查看ICMP报文格式
- 课时 132 6.2.2 ICMP报文格式
- 课时 133 6.2.3 实战:捕获ICMP差错报告报文--TTL过期
- 课时 134 6.3 ARP
- 课时 135 6.3.1 ARP作用
- 课时 136 6.3.2 ARP的工作过程和安全隐患
- 课时 137 6.3.3 ARP欺骗
- 课时 138 6.3.4 判断和防止ARP欺骗的方法
- 课时 139 6.4 IGMP
- 课时 140 6.4.1 什么是组播
- 课时 141 6.4.2 组播IP地址
- 课时 142 6.4.3 组播MAC地址
- 课时 143 6.4.4 组播管理协议(IGMP)
-
7
数据链路层协议
- 课时 144 本章内容介绍
- 课时 145 7.1 链路和数据链路
- 课时 146 7.1.1 数据链路和帧
- 课时 147 7.1.2 数据链路层三个基本问题
- 课时 148 7.2 广播信道的数据链
- 课时 149 7.2.1 广播信道的局域网
- 课时 150 7.2.2以太网帧格式
- 课时 151 7.2.3 实战:查看和更改MAC地址
- 课时 152 7.3 点到点通信的数据链路层
- 课时 153 7.3.1 PPP的特点
- 课时 154 7.3.2 抓包查看PPP的帧首部
- 课时 155 7.3.3 PPP协议帧格式
- 课时 156 7.4 扩展以太网
- 课时 157 7.4.1 集线器
- 课时 158 7.4.2 使用网桥优化以太网
- 课时 159 7.4.3 网桥自动构建MAC地址表
- 课时 160 7.4.4 多接口网桥--交换机
- 课时 161 7.4.5 实战:查看交换机MAC地址表
- 课时 162 7.4.6 网卡的作用
- 课时 163 7.4.7 MAC地址
-
8
物理层
- 课时 164 8.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
- 课时 165 8.2 数据通信基础
- 课时 166 8.2.1 数据通信模型
- 课时 167 8.2.2 数据通信一些常用术语
- 课时 168 8.3 信道和调制
- 课时 169 8.3.1 信道
- 课时 170 8.3.2 单工和半双工以及全双工通信
- 课时 171 8.3.3 调制
- 课时 172 8.4 传输介质
- 课时 173 8.4.1 导向传输媒体
- 课时 174 8.4.2 非引导型传输媒体
- 课时 175 8.5 信道复用技术
- 课时 176 8.5.1 信道复用技术
- 课时 177 8.5.2 时分复用
- 课时 178 8.5.3 波分复用
- 课时 179 8.5.4 码分复用
-
9
OSI参考模型和TCP/IP
- 课时 180 9.1 TCP/IP的分层
- 课时 181 9.2 OSI参考模型
- 课时 182 9.2.1 OSI参考模型和TCP IP
- 课时 183 9.2.2 OSI参考模型每层功能
- 课时 184 9.3 网络排错
- 课时 185 9.3.1 网络排错过程
- 课时 186 9.3.2 网络排错案例
- 课时 187 9.3.3 抓包分析网络故障
作者简介
韩立刚
●微软MVP,超过10年微软、思科技术培训及企业实践经验
●现任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网络教室主任兼一线授课讲师
●51CTO视频学院金牌讲师,听课人数达到数百万。录有完整的IT技术视频课程体系,现已录制共49套课程,总时长超过3万分钟
●微软MVP,超过10年微软、思科技术培训及企业实践经验
●现任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网络教室主任兼一线授课讲师
●51CTO视频学院金牌讲师,听课人数达到数百万。录有完整的IT技术视频课程体系,现已录制共49套课程,总时长超过3万分钟
内容简介
本书的核心就是计算机通信使用的协议,这和高校当前计算机网络主流教程的内容是一致的。不同的是本书站在零基础的学生的视角展开理论讲解和章节安排,抽象的理论配以案例,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。本书打破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程,先从应用层协议开始讲起,再讲解传输层协议、网络层协议、数据链路层协议、物理层规范,最后讲解TCP/IP协议和OSI参考模型的关系。
教材信息
书号:978-7-115-53765-2
链接:https://www.ryjiaoyu.com/book/details/40423
链接:https://www.ryjiaoyu.com/book/details/40423
联系我们
1. 读者及学生服务
课程及学习卡相关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客服QQ:2356853484
法定工作日:9:00-17:00
2. 教师服务
课程及学习卡相关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客服QQ:2356853484
法定工作日:9:00-17:00
开设院校线上课程,请联系片区营销人员处理。
联系方式:https://www.ryjiaoyu.com/article/72
课程及学习卡相关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客服QQ:2356853484
法定工作日:9:00-17:00
2. 教师服务
课程及学习卡相关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客服QQ:2356853484
法定工作日:9:00-17:00
开设院校线上课程,请联系片区营销人员处理。
联系方式:https://www.ryjiaoyu.com/article/72
最新问答
暂无问答
最新学生
古天月
stone0204
漪
sbw
wyg
live
李保申
lx0635
兰亭
Less
唐娜
sky-yzy
kimlygao
lunruiqian
康康
goods
李浩
周佳
许丽华
邓晓娇
学习资料
暂无学习资料